新闻聚焦

了解华映资本最新相关资讯

泡沫年年有,文娱创业还能怎么走

2016-10-28 10:47:10

近两年内容创业如火如荼,而早在2010年华映资本就开始布局该领域。华映资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接受亿邦动力网专访时指出,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内容的价值就显现出来。

来源 | 亿邦动力网

季薇表示从传统互联网到现在,互联网的核心一直在于流量,其商业逻辑从未改变:利用一定成本去获取某类人群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不同方式将这些注意力变现。变的是流量的获取方式,这波内容创业留给创业者不少机会,不是巨头能一览天下的。当然,季薇也承认,文化投资领域确实存在泡沫。市场有一拨一拨的热点,文娱IP是近两年投资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不少基金都配置了文娱方向。钱多了,肯定会有泡沫的存在,大家还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判断标准。华映资本 - 2008年成立,已发行5期人民币基金、2期新加坡币基金,总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人民币,投资超过100家互联网文化新媒体企业,拥有丰富的募投管退经验。2008年以来,已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项目20余个,超过半数以上项目完成一轮或多轮后续融资并发展良好。季薇 - 华映资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以擅长投资文化产业而著称,投资企业包括锦和商业、51信用卡管家、百思不得姐、恒顿传媒、租房宝、童石网络、时空电动、界面、唔哩等,其最为人熟知的基金是825新媒体产业基金,二期基金规模超过30亿,吸引了上海报业集团、新华传媒等大型传媒公司的参投。

投资文化产业从聚合类下手

亿邦动力网:华映资本很早就开始投文化类项目,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季薇:提起华映资本,大家可能直接说是文化类的投资基金,因为我们确实投的比较多,而且是全产业链闭环式的,总共有30多个文娱类项目。我们文娱方向投得比较早,从五六年前就开始着手。当时我们看到,第一,随着平台以及渠道越来越丰富,渠道需要内容;第二,虽然盗版的问题比较严重,但我们判断未来在版权保护方面会出现有利政策,也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我们认定内容是被低估的价值洼地。但是,当时华映不是单投一个类别,而是从投内容聚合分发类入手。比如说网文、动漫、演艺、音乐的聚合和分发应用,例如追书、童石、聚橙、海蝶等等,以及游戏。网文和动漫是IP两个最重要的来源。我们投过的或者手上持有的网文阅读平台和版权聚合平台总量可能仅次于阅文集团,共有五六家。动漫也投过三家,有童石网络、漫族及漫画岛。

亿邦动力网:为什么决定从内容聚合平台下手,而非单投一个类别?

季薇:坦率地说,如果没有中游这些平台型的公司,我们会很谨慎地选上游内容项目。单个内容能不能出来可能需要碰运气,内容的好坏以及持续性没有绝对的保证,一个人做出过好的内容,不代表接下来能产出一个同等质量的IP。而中游平台上能聚合和分发一系列类似的内容,你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亿邦动力网:从中游开始,然后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季薇:都有。从投资逻辑来上,我们把项目梳理为流量入口型公司与变现方式型公司。一开始我们投的是中游的聚合分发类,这些公司负责运营层面,关注流量获取;IP想变现的话,就要考虑如何在上游拿到好的内容,以及在下游提升好内容的单价变现值。以往网文阅读平台都是亏钱,因为用户习惯免费阅读及版权保护的问题,只能卖广告;现在用户在内容付费方面已经逐渐养成消费习惯,版权保护力度加大,好的内容都开始收费了,不光网文,动漫、视频都是如此;最后,适合做IP衍生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如游戏、网剧、大电影等其他的方式去变现。

亿邦动力网:四五年前所投的这些公司当时都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季薇:四五年前,文娱类除了影视公司,就没什么中期相当规模的文化公司。其他类别规模都比较小,成立时间不长,或者虽有历史但经历一段挣扎时期,比如海蝶,整体发展比较慢。文化公司不像我们印象里的互联网公司那样一下子成长起来,三到六个月大局已定,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然,借助移动互联网在20132014年的快速崛起,文化领域也迎来了机会。但是,内容的粉丝群体很细分,网游有网游的粉丝,动漫有动漫的粉丝,不同的IP也有它的核心用户。在粉丝变现的过程中,原有粉丝会被强化并获取新粉丝,比如核心用户为内容付费,通过IP衍生可以多样化变现及获取新的、原来在外围的用户,有种说法是变现也是获取粉丝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过程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说获取粉丝就能变现。
亿邦动力网:我们发现,过去两年比较火爆的O2O,华映完全没有触及,这是为什么?
季薇:我们一直是坚持这样的逻辑:第一,想不明白的不投;第二,不擅长的也不要投。
O2O的模式来看,我们当时想不明白它如何盈利。当然,盈利还可能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竞争格局、扩张速度等。另外一点是高投入,O2O、团购都是需要大资金投入的行业,很多项目到现在,已投入几十亿,还处在持续亏损中,如果没有巨头的参与,没有大资金投入的话就不复存在。千军万马中未来就冲出来一两家,我们在早期很难判断具体是谁能胜出。
所以,O2O不是我们这样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敢于尝试的事情。我们更愿意在可预期投入下能实现规模化收入的行业和细分领域内深耕,保证资金投入的性价比。(华映资本投资的梦想者影业拥有《鬼吹灯》前四本的电影改编权以及部分网剧改编权。小说改编而成的《九层妖塔》于2015923日上映)

IP行业确实泡沫

亿邦动力网:您投资的梦想者影视成功押宝了《鬼吹灯》这个大IPIP是这两年文化领域的热词,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好IP?什么样的IP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季薇:一般认为好IP要有形象、有故事、有世界观,可以产生情感共鸣,满足情感诉求,且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用户培养。在我看来,衍生能力对于IP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多品类衍生能力差的话,IP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比如说,能不能开发成游戏,或者改编成网剧,甚至大电影,在多个领域有没有盈利的机会。当然也需要时间,IP的衍生能力并不是在当下体现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显露。IP投资和运营需要一点耐心,因为开发存在周期性,游戏快一点,影视慢一点。一般来说,像美国、日本的IP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发酵,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像《鬼吹灯》是我们十年前买下来的版权,它经过八九年的时间才拍成电影。最后就是Timing(时机)的问题。比如《鬼吹灯》刚买下的时候,中国的电影票房才30亿,2010年的票房刚超过100亿,现在都是四五百亿的量级。如果《鬼吹灯》要当时拍的话,第一,技术水准不够;第二,票房本身也不高。也就是说,IP充分变现的时间点还不到,一直熬到市场爆发了,视频网站也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采购优质内容,电影、网剧才能卖一个好价钱。

亿邦动力网:IP变现的规划是否也有时间逻辑?

季薇:当然。漫影游联动的方式通过一个内容的聚合分发平台,一旦出现好的IP,直接将其开发成游戏、网剧、电影。一个好的IP有短中长期的规划,每个阶段的变现方式也不一样,广告先行,然后好的内容开始收费。在后续衍生中,游戏最快,开发周期最短;影视要等到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因为收款慢且投资大,一定要等到时机成熟;相比电影电视,网剧、大网综更快;电商是变现的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效率比较低。

亿邦动力网:《鬼吹灯》是去年拍出来了《九层妖塔》,这个IP的回报率很高吧?

季薇:几百倍。

亿邦动力网:最近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包括《九层妖塔》、《寻龙诀》、《老九门》、《盗墓笔记》,会不会有点过热?

季薇:像《三国》、《西游记》这种IP一直很热,有些题材在中国就是经久不衰的。

亿邦动力网:有种观点认为,IP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好莱坞那边过来的,我们才刚刚起步,目前行业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泡沫,您怎么看?

季薇:市场有一拨一拨的热点,文娱IP是近两年投资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不少基金都配置了文娱方向。钱多了,肯定会有泡沫的存在,大家还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判断标准。华映这几年还是比较理智,坚持投自己擅长的且看好的领域。

文化创业还有多少空间?

亿邦动力网:原有的巨头都开始涉足文化领域,比如梦想者影业将《鬼吹灯》网剧改编权给了腾讯的企鹅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创业者还有机会吗?

季薇:我认为,内容这件事情不是巨头能一览天下的。为什么内容行业在前几年是一个低洼地呢?就外因而言,前几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行业尚未被完全垄断,你只要找准某一垂直的领域切下去,往往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入口,所以大家还是愿意做平台型的公司,不会选择内容创业。内容创业有两个固有特性:第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很难保证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第二,天花板偏低,需要靠团队和人力的累积,不像互联网产品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复制。因此,从以往的投资逻辑来看,很多投资者不太喜欢投内容。而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大流量入口的难度非常非常高,机会变窄,获客成本高企,所谓高频刚需的应用入口、流量入口基本都有巨头占据。当移动互联网红利期过去,内容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因为传统运营方式效果走低,大家感到获取用户困难,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非常重要,结合好的内容能大大提升这些能力。其实,互联网思维依然存在,做内容考虑的还是注意力,还是流量。

亿邦动力网:您的意思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还是在于流量,只是方法不同了?

季薇:对,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一定在于流量和注意力,商业逻辑永远是这样:利用什么样的成本去获取什么样人的持续注意力,然后怎样把这些注意力变现,变现的收入是多少。无非是以往通过传统的流量方式,彼时成本低,也有自然红利,累积到一个当量,竞争对手也少。然而,现在增加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极高,那就要考虑如何保证留存,避免老用户被新的应用挖走,将传统的流量方式与新方式结合起来,提升用户体验。

亿邦动力网:最近文化领域内有哪些热点?

季薇:项目还不少,不得不说文化创业里面有非常多的东西,比如最近我看的短视频创业项目。伴随宽带资费下降,技术水平提升,视频成为大趋势,短视频应该是未来主流的展现形式。我们在天使阶段投资的原创生活方式短视频品牌罐头视频这个项目,成立4个月的月度累计播放量就超过9000万,一直位居秒拍榜单前十。相比传统视频平台的时代,现在行业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90后以及更年轻人群崛起,他们更愿意为喜欢的内容付费。第二,社交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以往中心化传播的垄断,它是去中心化的过程,只要有想法、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开一个号来聚集粉丝。这意味着人际交流的方式变了,社交平台上聚拢了大量的用户。新兴的短视频一般就在十几秒到三分钟之间,更加符合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现在不管是资讯类的、生活方式类的、美食类的、体育类的还是车类的,都开始用短视频来呈现内容了。我认为,短视频将是媒体类或者平台类项目的标配,都会通过这种新的方式与用户交流。

亿邦动力网:你觉得短视频行业里还会有新的平台和玩家出现?

季薇:我们认为短视频将会改变现有视频的格局,以上几大类都会有新的公司出来。不同的短视频的内容提供者也会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传播,就像头条的头条号、微信的应用号,帮助开发者和提供者去做全渠道推广。所以,还有比较多的机会去颠覆现存行业。

亿邦动力网:有种声音说国内的创业不容易,流量贵,竞争激烈。流量的入口已被大平台控制,很难再找到新的出口了;另外,抄袭很严重,很容易被复制,走上烧钱抢用户的道路。你怎么看?

季薇:在流量入口方面做一个大平台的机会不是太大,但其他方向的创业机会还很多。现在还有很优秀的内容创业者,包括内容聚合、内容制作、内容输出、管理输出,还是如火如荼的。至于说创业环境没那么好,是不是他们觉得拿钱没那么容易?我认为创业门槛确实在提升,因为现在的创业主体往往曾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或者有创业经历,所以经验、资源会相对丰富,少走很多弯路。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特别多的大型平台高管出来创业,相比前几年,他们的起点要高得多。从这个角度讲确实竞争激烈,起点低门槛低肯定创业难度很大。

确实,格局在变,但我不能说现在不适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