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了解华映资本最新相关资讯

华映资本季薇:消费行业有个很好的特点,就是不存在赢者通吃

2021-10-8 17:47:59

我们喜欢投创新。要么足够大的赛道里有一些变化在发生,要么出现了一个新赛道的红利。

消费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投资热潮是否已经进入冷静期?流量时代面临哪些挑战?消费圈进入“Z世代,机遇几何?

近日,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接受新京报专访,探讨消费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华映资本如何在大风大浪的年份里坚持进取。

新京报:在消费领域,华映资本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季薇:我们自2017年便非常关注消费这个赛道。之前看消费,是从内容延伸出来的商业化;随着TMT基础设施的完善,改造了消费的曝光方式和销售渠道,就开始严肃地投这个领域了。

最近几年,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宏观数据看,全国居民人均收入近十年来增长了一倍,人均GDP也突破了一万美元;供给端上,技术的革新促进了数字化、线上线下渠道发展和人才升级;需求端上,80/90/95后消费新贵入场。技术升级和人群迭代一直都是华映的底层投资逻辑。场和人的变化必然带来货的变化。消费多元化成为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之一。

具体到投资项目的筛选标准上,我们喜欢投创新。要么足够大的赛道里有一些变化在发生,要么出现了一个新赛道的红利。透过这些变量,我们能够发现其背后的成长机会。

新京报:自嗨锅、和府捞面等项目吸引到华映资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季薇:我们对餐饮行业的洞察还是很有前瞻性的,餐饮业的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元,是个不容错过的大体量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餐饮连锁市场的连锁化率较低,才在15%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餐饮行业的基础设施发生变化,餐饮企业数字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综合来看,这几点符合我们的投资要求。

确定方向后,具体看公司,必须选择餐饮里标准化且可规模化的类型。自嗨锅是我们在2019年投的,它定义了一个全新品类——自热方便食品。那个时候,一人食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当时我们看了很多同类企业,自嗨锅管理团队在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方面都做得很好,团队有做成大公司的经验,这是一个在不同企业成长阶段对能力的考验。

和府捞面我们关注于疫情期间,一方面餐饮行业深受重创,另外一方面也给了头部连锁企业逆势扩张的好机会。和府捞面也属于一个标准化的品类——面食。他们在成立之初就自建中央厨房,创始人本身对产品迭代和品控的要求很高,公司具备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和在供应链方面的延伸拓展能力。

和府捞面不但在面食这个可标准化品类中,且它不是个地域特色面,和传统面食比没有绝对对标,品牌定位更清晰。餐饮行业最难的就是可持续性,我们相信和府捞面有机会成为一个走向全球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

新京报:自去年起,大周期的资本开始大量涌入餐饮行业,这个投资热潮是否已经进入冷静期?

季薇:资本集中进入一个行业的时间点、周期、热度其实是和这个行业的发展呼应的,就我观察,目前在餐饮赛道上依然有投资在持续进行。

投资热度的降温本质上是在回归理性餐饮业不同的品类在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它所会面临的问题。这期间,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之间出现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大家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的业绩能否支撑其估值,企业后续的发展潜力和规模化能力等,这就是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

新京报: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关注新消费,投资圈是否已经出现内卷

季薇:竞争在各个行业都存在,投资圈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在我们内部一直强调,希望大家有两种能力,你可以选择其一,或者都具备。一个是洞见的能力,即你的认知领先于市场,通过数据研究、商业嗅觉、资源积累等,能比别人早一步锁定值得投资的目标。

另一个就是抢项目的能力,在大家都看到机会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方式,能够把项目拿下来。如果两种能力都不具备,恐怕可能没法做投资人了。

消费行业有一个好的地方,中国市场这么大,需求这么多元,它不会赢者通吃、一家独大。在企业头部化的过程中,即使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最后能够存活的,被大家熟知和认可的品类也有很多。

新京报:消费圈都在讲“Z世代,你认为“Z世代给中国新消费赛道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季薇:中国有3.78亿Z世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肯定和上一代有不一样的代际认知和消费习惯。实际上我们做投资时,不会完全按照年龄来划分人群,而是会按主题和细分特点来划分人群,这是我们做投资时坚守的方法论。

投资投的是变化,我们首先会寻找变量比如一人经济兴起,背后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其次,我们看好这个赛道的高速成长性,于是便围绕一人经济去布局,比如一人经济的“吃”,那就是自嗨锅;一人经济的陪伴需求,那就是宠幸,一个人的锻炼健身,就是小乔体育,中国的Peloton……本质上,我们是围绕特定人群在不同场景和不同方面的需求,以吃穿健康变美等大刚需为优先,按照严格的投资逻辑去寻找标的。

新京报:新消费浪潮下,国货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季薇:消费要看人货场。人是指人群和用户;货是指商品;场是曝光和实现销售的场景,具体来说是我们发生交易的一切场所。国货崛起,本质上是人货场里面的人跟场都变了,货随之也发生改变。

具体而言,新人群的出现和消费场景的种种转变,给了新品牌一波机会,但是当新品牌成长到一定阶段,当这些投放能力、营销能力、新媒体能力成为一种行业标配的时候,大家就会面临新的考验。

而老品牌在适应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也有机会重焕生机,同时,老品牌还在供应链、渠道、产品等方面具备优势,有一定的商业壁垒。随着后续发展,当新品牌和老品牌都熟悉了互联网化的打法以后,它们又会相互刺激,产生新的机会。

新京报:创投圈流传一句话,每一种消费品,都值得在中国再做一次?你如何看待这句话?在你看来,当下是消费品最好的时代吗?

季薇:理论上,每一种消费品都在新基础设施的环境下值得在中国再做一次,这句话是对的。消费行业的新玩法,本质就是互联网化。任何一个消费品都可以用互联网化的方式去拆解和重构,比如用新媒介渠道去推广和投放。

但在不同的阶段,比如当前阶段,这句话就不一定完全适用了。因为很多大品类已经成功跑出了一些品牌,当某个赛道原有玩家学会了新消费的玩法后,通过复用现有渠道和满足目标人群不同需求,它再去覆盖小品类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小赛道上的这些小玩家来说,面临着对手巨大的竞争优势,再想从无到地做起来,或者说把品类都重做一次,这个难度就很大了。

当下依然是消费品最好的时代。一个品牌从创建到做大做强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观察到,很多头部品牌的内功越来越扎实,这些品牌原有的优势就很显著,也能够快速学会新的打法,未来的路可以走很远;同时,由于消费行业的天花板普遍很高,企业的增长空间足够大,相信还有很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