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了解华映资本最新相关资讯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博士:国家、行业、企业要把握住时代的最强音

2021-11-10 16:23:00

“即使经济有起有落,但周期性是永恒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能把握住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就能成功。”

华映资本2021年会上,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逆周期?跨周期?新常态下如何寻求增长》,分别从短期矛盾的切换和长期经济的思考两个维度,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了深刻剖析,并对当前形势下投资标的选择提出了专业建议。

以下为伍戈博士在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的演讲实录,经华映资本精编整理,有删减:


在过去的三到五年,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总书记也说这是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对投资人而言,如果能把宏观的时势造英雄和微观的勤奋挖掘标的相结合,也许会创造出不一样的收益。

今天我主要从“短期矛盾的切换”以及“长期经济的思考”两个层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短期矛盾切换:

疫情常态化,“双控”之下制造业面临调整

关于短期的问题。大家知道,疫情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现实,也必然会成为常态化,在特效药还没研发出来或者疫苗接种还不是那么全面之前,我们的管控还是严防死守的,这和西方是非常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对这样的现状已经有点习以为常,至少从投资来看是这样。没有疫情,我们看消费的时候会说,消费一定与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倾向、意愿升级有关,但是客观上讲,在疫情这个更大的背景下,一些更隐秘的东西会驱动整个消费逻辑在短周期内发生变化,并且变得更加有规律。


从整个宏观经济而言,其实过去的大半年出现了两个重大的事件,第一是缺煤限电限产,第二是房企出现波动,在美元债市场似乎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我想聚焦这两个问题,对于短期问题为大家进行一些阐述。


大家知道,在20172018年时提出过“供给侧改革”,当时我们看到由于压降产能,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在上涨。同样的,在最近这半年我们也看到由于限产限电,开工率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价格在迅速上涨,而且从现在数量级而言,明显感到当下这一轮对供给端的约束力度是比过去要强的。


有一个背景其实与我们处的时代环境,与广大投资人的投资标的有一定关系,就是在2015年、2016年前后全球签订的《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提到要把未来地球在本世纪的温度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有了这个协定之后,全球的能源出现了迅速转型,也就是由石化能源向非石化能源转型。


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目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共同约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几乎所有国家产生影响,而这个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也许就发生在当下。所以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之下,能源是在迅速转型的,但是转型的过程中间存在极大的脆弱性。比如一旦遇到一些天气异常(如拉尼娜现象),风电、光电就会受到极大扰动,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不仅是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包括能源市场都产生了一些紊乱,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 


再说煤炭问题。虽然中央下了很大工夫解决了,但这并不必然代表着限产限电就不发生。今年上半年乃至前三季度,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在很多省份是严重超标的。这是由于在过去的一到两年中,国内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工业和制造业,使得我们整个单位GDP能耗明显上升。今年又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期间国家要求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3.5%,也就是说每年都要下降将近3%,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严重超标。


在这样一种经济结构的引领下,逼迫着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对工业方面的约束,制造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下行的惯性。


值得一提的还有地产。从2016年中央提出“房住不炒”之后,可以看出整个市场向地产提供的融资,从趋势上是下降的。这就迫使地产企业不断缩表,而缩表之后就出现一个问题,现在房地产企业预期出现严重变化,比如土地出现流拍。


在目前来看,中国整个的商品房库存是持续下降的。也就是说有些城市确实出现了无房可卖的局面,不管是拿地还是开工,地产商都表示出非常强烈的无所作为的策略,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提倡拥抱新经济。但是客观上讲,如果在旧经济迅速调整的过程中,新经济的力量又不足以支撑的话,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趋势以及消费者、投资者的信心。

长期经济思考:

利率下行、消费引领,跨周期贯穿宏观调控


但是我们也不是那么悲观,毕竟经济确实是有周期的,一旦一个事情到极端时,也许就是它逆转的时候。所以现在也能够看到一些边界上的调整。

银行间的贷款利率可能就在边界上调整,目前来看还不是非常强烈,也许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重要房企风险事件的处理上。由于制度性的约束,整个周期性调整可能还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要到明年的上半年或明年二季度的末期。


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尽管我们看到周边经济似乎不是那么强,但其实劳动力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按目前计算,我们也许今年能够提前实现新增劳动力就业1100万的目标。为什么经济预期不好,就业却还总体稳定呢?这中间其实有很重要的一些原因。比如大家可以看到,老龄化其实在加速,过去大家觉得老龄化是慢变量,但现在是快变量,这就导致每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在大幅度增加。日本也一样,日本当年在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即使经济比较低迷,但劳动力市场也不成为一个问题,这也很大程度上注定中央对于新经济的下行保持逆周期调控的态势是相对温和的,而跨周期的思想会贯穿于今年的整个宏观调控。


再说一下“滞和涨”的问题。很多工业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果考虑价格的冲击,它当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个经济增速以及老百姓的消费。中间我们认为随着跨周期、逆周期的边界出台,整个经济的下行过程还会继续,但是从货币先行的指标来看,可能到明年二季度左右,经济会有一个企稳过程,政策也会有一个逐步发力的过程,所以周期的力量还是在发生的。
在滞和涨之间,滞的因素更加主导,可能更影响债权利率的下行,至少在明年二季度经济起稳之前,利率总体的趋势应该还是偏下行的。


中国有很多旧的故事与世界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房地产、老龄化还是城镇化,都是老故事,在过去三到五年,中国外部发生了很大变化,遇到了很多冲击,包括高关税、疫情,但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出口在世界的份额遇到冲击的情况下却在逆势上升,这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


人怎么正确看待自己?这也是当时苏格拉底刻在希腊神庙当中非常重要的话,如何看待企业、行业、国家、时代?虽然有关税,有疫情冲击,但是我们冥冥中感觉到有种强烈的市场力量会抵挡这些行为,这种市场行为也许是中国的转出口行为,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与现在中国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我们的出口门类在世界上几乎是最为齐全的,出口产品复杂程度确实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样的位置上,短期内不是说某些非市场的力量能阻拦的。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市场,尤其是随着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越一万美元,这就成为一个非常标准的自然历史的演进过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再来说消费领域。其实消费在短周期内确实需要一段时间修复,这个过程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总体而言,我觉得中国的城镇化是在进行的,老百姓的居民杠杆的演绎也在进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还是愿意不断消费,城镇化的过程中杠杆率也温和上升的话,其实消费是不悲观的。从宏观上理解,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更大,同样产生一块钱的收入增长,它所反映的中低收入人群和富人阶层背后的消费意愿也不一样。


最后,说一下与科技相关的话题。在碳减排的背景下,去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大概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中国的GDP没有占世界GDP30%,大概只占六分之一左右,所以中国面对很大的减排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顶层设计一定要把“双控”放到那么高的层次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速在下降,如今又叠加了“双控”,如果没有像样的科技进步,就只能通过经济约束增长,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要想弥补这个缺口,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以及每天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 


虽然疫情是坏事情,但好消息是各位都能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且全球科技创新的过程在疫情之中是加速的。


总结一下,如果以宏观视角来看行业,会发现很多事情真的是有规律性的。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六十年代最牛的行业是纺织,七十年代最牛的是钢铁,七十年代后期是机械运输,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办公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等。也就是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行业更迭,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经济有起有落,但周期性的东西永恒。如果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能把握住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就能成功。